预约体验 Booking experience
*姓名:
*年龄:
*联系方式:
*所在城市:
*体验课程:
*备注:
*验证码:

极速模式

检测到您正在使用360浏览器,
请切换至极速模式即可正常访问本网站。

我知道了

隆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届罗兰艺术节大师课系列报道(一)

2017/08/15

罗兰大师课隆强

2017年8月7日-9日,第二届罗兰艺术节暨全国青少年数字音乐大赛总决赛于北京盛大开启。通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以及最后一天的盛大颁奖汇演,本届大赛终于圆满落下了帷幕。大赛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激烈的总决赛赛事、精彩的大师课环节以及盛大的颁奖汇演。

今天起,小兰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大师课系列报道!今天的主角会是哪位大咖呢?拭目以待吧!↓

大师课隆强

8月7日上午,全国青少年数字音乐大赛总决赛现场的大师课环节,迎来了一位重磅级的演讲嘉宾,她就是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隆强。隆强教授在大师课上为在场观众带来了《回归原本——谈儿童教育中的游戏精神》的精彩讲座!


隆强系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小组学科组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高师声乐专业,先后任教于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和成都师范学院音乐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教学、音乐教育,近年来先后在《中国音乐》《音乐创作》《四川戏剧》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文章。

从女儿讲起


隆强教授特意在开场时,用自己女儿的亲身经历来讲述了传统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隆强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我从事教育工作26年,因为工作原因走过全国各地很多院校以及音乐机构,对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教学上的乱象。我同时也是一位学琴女儿的母亲,我女儿的学琴也是一波三折的,我其实和很多的学琴家长一样,也存在很多的困惑。大家知道练钢琴是非常强调手指站立的基本功动作的,我记得我女儿上专业课的时候,为了一个手指站立的动作,不停地在练习这个动作,好几节课都在反复这个动作。于是慢慢地,我的女儿越来越产生厌倦,最后她就不愿意再去练琴了。”


隆强教授指出,学音乐不应过分追求大师、学院派、技术派,音乐应该回归于快乐本身!所以才有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出现,而这样的理念与罗兰数字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是极为吻合的。

从困惑说起

隆强教授随后从学琴的困惑入手,为现场观众讲述了目前教学里面存在的通病。隆强教授首先提出了两个现象,第一,几乎每个孩子第一次见到钢琴都充满了欢喜,可是一旦开始学琴,很多孩子却逐渐对钢琴“苦大仇深”了。第二,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音乐,但却有大量的孩子不爱练琴。那么,困惑的主因在哪里?


首先,第一个错误在于:过分看重名师和技术

自以为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知道音乐学院最牛的专业和最牛的老师,非名门不学。总觉得他们才是最专业的,因为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技术水平和权威身份!

第二个错误,也是很多老师与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上课反复被枯燥的技术折磨,丝毫体会不到钢琴以及音乐的美妙。家长不仅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反而充当了不科学教育的帮凶,不仅在课上支持老师的行为,还在家里练琴的时候反复强化这种枯燥的折磨。

 

于是,隆强教授强调说,面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孩子学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儿童器乐教学的依据和原则又是什么?

解答学琴目的


隆强在解答“孩子学琴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在场的家长直言,有些家长说“为了成名”,有些则说“为了成为音乐家”等等。隆强教授听后反问了家长:“那么大家觉得所谓的名家、大家、音乐家、演奏家多吗?咱们又多少学琴的孩子,但是最终有几个是要从事这个专业,要成为名家的?剩下成为不了名家的孩子怎么办?他们就是白学了吗?”此时,又有家长及孩子回答说“学琴是为了开心!”,隆强教授听后欣慰地点了点头:“没错!我们通过权威部门的调查,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学琴,已经改变了成名成家的概念,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这样的目的。而这样的理念,我想通过一位专家的说法与大家分享!”

通过学琴,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因为热爱生活,人生更加美好!——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

(周海宏教授也参与了本次罗兰大师课的讲座,有关周教授的更多精彩演讲内容,请期待后续报道!)

隆强教授指出,快乐的学琴,是符合当下普世价值的,也是最为接近人性法则的。既然是为了生活更美好而学琴,那么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在孩子幼年时,把枯燥的技术和严苛的要求施加于孩子!技术和名师不是第一目的,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让学琴的孩子首先得到快乐!我们应该更多考虑孩子的天性,以“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和总要依据开展教学。同时,我们还应该以“遵循规律”为准则,激发孩子的学琴兴趣,重视孩子快乐的情绪体验。于是我们开始呼唤——“回到原本”!


何为原本:人与音乐

“原本”一词,来源于德语。它的意识为原来素材的,原始起点的,接近土壤的,基础的,适合于开端的。隆强教授指出:如果按照我们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教育目标,归根结底是“人”!教育的对象既然是人,那么就不能忽略“人性”!不管什么年龄的人,都有获得尊重的基本需求。同时,人性还有一个本能,叫做“趋利避害、趋乐避苦”。

“我年轻的时候也受到了上一辈人的影响,有老科班教头习气,以教育的正当性为借口,随意贬损学生。”隆强在谈到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时说,“那时候很多老专家、老教师总是觉得,我教育你,我是正当的;我贬损你,更是为了你好,所谓严师出高徒的意思。而事实上是这样吗?如今我们可以反问一下严师带出几位高徒?而大部分学琴的孩子不但没有出师,反而却是哭着在学琴、练琴。。。

那么,孩子学琴的情绪肯定是消极的,如果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安抚,学琴还有快乐可言吗?!

而没有了乐趣,何来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兴趣,何来动力?!

随后,隆强教授巧妙地用“农民种地”的比喻,来强化了音乐作为原本的学习目的性。她指出,农民种地得用锄头,但是锄头只是工具,不是种地的目标!转换到音乐学习的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所学的技术和乐器本身就是工具,所以技术本身就是为音乐而服务的,而并非学习的目的,音乐本身才是目的!

课上,隆强教授还通过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孩子们从小学琴的规律,充分论述了快乐才是学习的根本以及兴趣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随后,隆强又通过音视频的形式以及现场互动为孩子们展示了音乐的魅力和学习音乐的快乐方法。


这样一堂生动而又充满现代科学理念的讲座,让所有到场的观众学到了不少知识,也解惑了许多存在于心头的若干学琴的疑虑。课程刚一结束,许多孩子纷纷围住隆强教授,索要合影及签名。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教育新闻报道》栏目对隆强教授的大师课进行了新闻播报↓

采访环节


大师课后,媒体也在第一时间采访了隆强教授。在问到如何看待数字音乐的时候,隆强教授如是说:“首先,因为我是传统教育体系出身的,所以我对数字音乐教育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通过咱们这样规模的数字音乐大赛的举办以及这么多热爱数字音乐教育的孩子们的参与,我相信如今的数字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观,一些传统领域的通病也能够得以解决,这是一个好现象。”

与此同时,一些受访的家长也纷纷表示:


“数字技术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非常适合孩子的练习,孩子一旦做完作业就去练鼓,他对学习音乐非常感兴趣,而且还会自己创作,自己通过打鼓去表达情绪和情感的变化。这都得益于罗兰数字音乐教育的正确理念。”

“罗兰数字音乐的课程非常像孩子们爱玩的闯关游戏,罗兰教育课程的游戏化和兴趣化,能够让孩子很快就融入到学习音乐之中。比起传统鼓的学习方式,数字音乐的学习,让孩子可以像打游戏一样去学习,又体验了快乐,又能学到知识,同时也能够展现自己。”

罗兰数字音乐教育集团董事长程建铜:“音乐教育实际上还是要从兴趣培养为主。通过音视网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今后使更多的小朋友能够接触到音乐,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微信
电话咨询 电话:4007-888-010
预约试听 在线客服